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兼具扎实法学理论功底与崇高职业操守的新时代法治人才,2025 年 4 月 3 日上午,《法律执业伦理》课程组在崇信楼法学院 402 会议室举办 “新时代律师的使命与职业道德规范” 主题沙龙。此次活动以课程思政为引领,聚焦法律职业精神培育,搭建起理论与实务深度交融的育人平台。
本次沙龙特邀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优秀校友、湖南天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聂维芳律师担任主讲嘉宾。聂律师系我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2016届研究生,现为株洲市青年律师领军班班长,株洲市律协法律援助委员会副主任、株洲市律师惩戒委员会委员。她深耕法律实务多年,在公益法律服务领域成果显著,2022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司法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授予的“为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成绩突出个人”称号,2023年荣获司法部“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获得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优秀案件承办律师称号、株洲市“平安卫士”、株洲市“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活动由法学院副院长、课程负责人徐慧娟主持,优秀校友、湖南天舒律师事务所罗潇律师和2024 级全体研究生积极参与,共同开启这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法学研讨之旅 。

聂维芳律师以多年躬身公益法律服务的深厚积淀为引,回溯公益律师事业从萌芽到蓬勃发展的历程,生动阐释其核心内涵。她指出,通过公益法律服务,律师们以专业力量填补弱势群体的维权空白,以法治信仰推动社会问题的系统性解决,这正是法律职业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融合。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深刻认识到,践行公共主义使命不仅是法律人的责任担当,更是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实践路径。
在探讨律师职业道德规范环节,聂律师以《律师法》《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等职业伦理准则为纲,结合其在株洲市律师惩戒委员会的一线工作经验,深度剖析多起律师违规执业的典型案例。她警示同学们,律师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逾越职业操守底线,不仅会损害当事人权益,更会动摇公众对法治的信任根基,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严守执业行为边界、筑牢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随后,聂律师将视角转向充满温度的法治实践,分享了公益律师群体的感人事迹:为农民工追讨血汗钱时的据理力争、投身环境公益诉讼守护绿水青山的执着坚守、为残障人士撑起法律保护伞的暖心行动。这些鲜活案例不仅展现了公益律师如何将职业伦理化作具体行动,更彰显了法律人服务社会、践行公平正义的使命担当。聂律师强调,这些公益实践既是对法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是律师职业伦理的具象化呈现,其形成的示范效应,让律师群体成为传递法治温度、塑造行业正面形象的重要力量,激励着更多法律人以专业与情怀践行职业使命。

在分享如何成长为优秀公益律师的实践经验时,聂律师从多维视角展开深度解读。她强调,扎实的专业功底是服务社会的根基,法律人需持续精进法律检索、案件分析等实务技能,以专业力量筑牢维权防线;而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则是公益法律服务的灵魂,唯有坚守法律人的良知与正义,才能真正成为弱势群体的坚实依靠。在团队协作层面,她结合自身执业经历,指出高效沟通与协同配合,是放大公益法律服务效能的关键。最后,她语重心长地寄语学弟学妹,优秀的法律人应当在专业能力与道德修为的双重淬炼中实现自我超越,将个人职业理想融入社会发展大局,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专业服务传递法治温度,以实际行动为法治中国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注入蓬勃力量。

本次沙龙不仅是知识与经验的交流平台,更是一堂生动的课程思政实践课。聂维芳律师在分享中,将法治信仰、职业伦理等思政元素巧妙融入执业案例,引导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律师不仅是法律条文的执行者,更是公平正义的捍卫者、社会责任的担当者。这种浸润式的交流,如同春风化雨,既帮助同学们拨开了职业认知的迷雾,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更在其心中播下了坚守法治初心、践行职业使命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法律职业道路上,同学们定能以此次沙龙收获为基石,将个人职业发展与法治中国建设紧密相连,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