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校检合作,助推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强化学生对法律职业的认知以及对检察官职业伦理的认同感,2025年3月23日下午,学院与校外实践基地株洲市天元区人民检察院携手合作,在法学楼402会议室共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律职业伦理学术沙龙。此次活动邀请了吴大勇检察官及其助理检察官何爱军和李嘉欣走进校园,深入课堂,以“检察官的情怀与职业素养”为主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盛宴。沙龙由法学院副院长、课程负责人徐慧娟主持,2024级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参与。

讲座中,吴大勇检察官以“百年风雨:检察官的前世今生”为切入点,从清朝末期的引入、民国时期的雏形,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完善,新时代检察工作的转型升级分四个阶段,通过生动的历史讲述,带领师生们穿越时空,探寻检察官职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与发展,让大家对检察官职业的起源和变革有了深刻的认识,他着重阐述了新时代检察机关承担的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检察四大检察职能,并强调,检察机关不仅是法律监督机关,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在分享检察官情怀时,吴检察官结合全国模范检察官张飚为两张冤案平反的优秀事迹,讲述了检察官如何秉持对法律的忠诚与对人民的责任感,敢于较真,坚守正义,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同时结合自身办理的多个鲜活案例,分享了众多检察官在维护公平正义道路上坚守初心、心怀大爱的动人故事,引发了现场师生的强烈共鸣。

在“优秀检察官的‘能说明书’”环节,吴检察官详细阐述了一名优秀检察官应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高超的政治智慧、良好的职业伦理、深厚的人文情怀等多方面素养。吴检察官还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法科学生的“修炼手册”,从知识储备、能力培养、情怀培育三个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建议同学们在学习阶段打造“法律武器库”,进行司法“实战演习”,种下“法治基因”,为未来投身法律职业做好充分准备。
两名助理检察官何爱军和李嘉欣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同学们提供了宝贵建议,何爱军强调了法律技能的积累、研究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对于法科学生的重要性,李嘉欣则从中文专业转向检察工作的独特经历,强调跨学科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建议同学们不局限于单一学科,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新时代对法治人才的需求。

最后,吴检察官以“正义不会自动实现,它需要一代代法律人用专业守护,用情怀温暖——而这一切,就从今天的你开始!”为结语,勉励在场同学锤炼好法律素养,积极投身法律实践。
此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不仅为高校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思政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搭建起了高校与实务单位深度合作的桥梁。三名检察官以其优秀的职业素养和实务经验分享,让同学们对检察官职业有了全新的理解,职业认知得到显著加强,检察官职业伦理认同感也进一步提升。未来,高校与实务单位将继续深化合作,在课程共建、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律人才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