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5日,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刘友华教授应我院邀请,在法学院模拟法庭作题为“算法推荐背景下技术中立原则的误读和澄清”的学术讲座。法学院谭伟教授,以及杨海涌、詹艳、彭华、王瑞玲、孙蕾、陈晰、段艳华、袁培入、谢米隆等老师及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参加了讲座。此次讲座由谭伟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刘友华教授通过“短视频平台算法推荐侵权案”等典型案例切入,指出技术中立原则在人工智能时代正面临着适用困境。他强调,技术中立原则不应成为算法服务研发者、提供者推卸法律责任的“挡箭牌”,特别是在算法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新型技术环境下,传统“避风港规则”“红旗规则”的适用基础已发生巨大的改变。
在理论剖析环节,刘教授系统梳理了技术中立原则的发展脉络。他指出,该原则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索尼案”,其立法初衷是鼓励技术创新,但在算法推荐技术深度介入内容分发的今天,平台对信息传播已形成实质性控制。通过对比国内外司法判例,刘教授论证了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更高注意义务的法理依据,强调“技术可控性”与“商业营利性”是判定责任的关键要素。
针对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争议焦点,刘教授提出几点创新性观点:其一,算法推荐已突破“工具属性”范畴,构成平台商业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二,技术中立原则的适用应考量技术介入程度与平台获益程度的对等关系;其三,建议构建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技术伦理与法律规制的有机统一。
讲座最后,主持人谭伟教授表示:"刘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现实关照,为我们理解数字时代算法推荐的法律规制提供了全新视角。”并再次对刘友华教授的到来表达感谢,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系我院“神农法学名家讲坛”系列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深化了师生对技术中立原则的理论认知,更为我院“技术法治”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法学院将持续聚焦科技发展中的法治命题,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培养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卓越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