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学院谭伟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快递业绿色包装法制化研究》通过全国社科工作办结项验收,结项成果鉴定为良好等级。

该成果系统梳理了我国包装法律法规体系及标准体系,借鉴了欧盟包装法律制度的成功经验。从公法与私法冲突的平衡角度论证了限制过度包装的合法性,提出了限制过度包装符合当今社会发展潮流的主张。从快递包装不应错置为消费物而成为“垃圾围城”主要推手的角度,否定了快递包装为私人物品的观点,提出了快递包装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可以进行分离,论证快递包装物应属于准公共物品。

该成果从国家标准《绿色包装评价方法与准则》中“绿色包装”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法律定义与标准定义的区别与联系,探讨了“绿色快递包装”法律层面拟定的基本规则、方法选择,并对“绿色快递包装”进行了法律定义。提出了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源头控制是关键所在,末端治理是重要环节,公众参与是制胜法宝。
该成果根据污染者责任负担原则、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及公共信托理论,区分快递包装生产企业、快递企业、电商平台、消费者及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等法律责任主体的本质属性,认为在履行快递包装回收责任时应建立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承担模式。
该成果最后提出了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立法构想。提出了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应遵循绿色原则、减量化原则、重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共同但有区别原则等;构建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刑事、行政及民事法律责任;推动《绿色快递包装管理条例》的立法进程。
我国快递业业务量已达全球总量60%,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前无古人”。该项目研究团队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从多维视角设计、论证快递业绿色包装的若干法律制度,呼吁建立快递业绿色包装的法治体系,力争在快递业绿色包装法治领域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在该项目研究过程中,谭伟教授团队指导白启昊、王琪琪、王舟晶、龙蒙、乔瑞良等5名不同届别的研究生,撰写与该课题相关的学位论文并获得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