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唐淑艳带领2023级法律硕士研究生走进株洲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观摩《株洲市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条例》交付仪式、参与《株洲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开展《模拟地方立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
课堂实践一:观摩《株洲市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条例》交付仪式
在上午的《条例》交付仪式中,学生们直观了解地方立法的程序,见证法案从草案审议到正式文件的重要转变。通过观摩,学生们不仅深化了对立法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对立法实践中的程序步骤、利益平衡和公众参与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张胜全表示,现场见证立法交付程序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鲜活素材,也强化了法学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切实理解法律人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公正中的责任和使命。
课堂实践二:参加《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立法调研座谈会
下午的座谈会上,学生们认真听取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专家对草案条款的分析和建议,系统学习城市内涝防治、海绵城市理念如何落实等议题的立法设计逻辑。在讨论环节,学生们吸收专家专业意见,结合理论知识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展现出对立法工作的热情及社会责任意识。株洲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曹全国认为,参与真实立法论证将有效衔接课堂理论和立法实践,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同时加深其对立法意图、立法原则和立法技术的理解。
“以法学理论与地方法治服务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是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法治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该模式将法学理论与地方法治实践紧密结合,通过案例教学、立法参与、法律服务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法治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湖南工业大学法学院深化此模式,致力于构建地方立法课程体系,旨在培养既理解法学理论又精通实务操作的高素质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