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3日,法学院召开“构建以服务‘三高四新’为导向的法学科研体系”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实务部门的法学领域专家学者、杰出的实务工作校友以及学院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围绕法学教育、科研创新、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为推动法学领域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利华教授强调,在党的二十大高度重视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推进强国建设需要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法学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办好文科小院,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必须加强课外师生互动,确保每位教师都能与学生建立深入联系,开展课外辅导和学术创新。面对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法学院应明确主要战场,积极组织科研工作,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支持。此外,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进程中,需要加强与地方、模拟法庭及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和场景教学。
张兆凯教授指出,法学院的教师们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始终坚守钻研、工匠精神与奉献这三种宝贵的精神品质。在他看来,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位单纯的“教书匠”,局限于常规教学,而忽略科研探索,那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将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只有积极地投身于科研工作,以严谨态度和创新思维深入学术领域,才能真正地成为学者。因此,张兆凯教授强调,法学院应当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分阶段发展规划。在这一规划中,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发展方向,稳步推进各项工作,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将有助于学院在法学教育与研究领域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培养出更多杰出的法学人才,为法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株洲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曹全国详细阐述了法学院作为株洲市地方立法研究基地所取得的显著工作成果。法学院充分利用其专业优势,深入参与地方立法工作,细致严谨地进行规范性文件审查,并积极参与专家论证会,为地方立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此过程中,学院深入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将丰富多样的实践元素巧妙且自然地融入教学研究的各个阶段。这一做法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接接触最真实、最前沿的立法实践案例。因此,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从书本中获取抽象知识,而是能够体验立法工作的实际操作,从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学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利用自身的专业力量,组织并参与了多场专家论证会,为各项决策提供了专业的智力支持。同时,学院严谨且负责地参与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确保文件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学院的卓越表现吸引了部省级领导前来调研指导,领导们对学院在教学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不仅是对学院过往工作的认可,更是对学院未来发展的鼓励与激励。
杨海涌副教授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应将学生视为一个抽象的整体,而应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虽然课堂教学是知识传递的关键平台,但其作用远不止于此。教师还应致力于在课外与学生建立深入的交流和联系。这种课外的互动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校友郭曦律师指出,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仿佛为他们精心打造了一把能够开启未来之门的万能钥匙。在错综复杂、充满不确定性的生命旅程中,无论学生们遇到何种困难和复杂情况,一旦具备这种思维工具,就如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依靠法律思维所包含的严密逻辑、理性分析以及对规则的深入理解,他们能够迅速理清思路,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既明智又恰当的决策,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地前进。
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校友铁麟满怀激情地分享了他在学习与职业生涯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他深信,法学院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实践教学活动,如模拟庭审和民法读书会,为培养杰出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们通过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不同角色,得以全方位体验庭审的各个环节。从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到宣判,学生们不仅对法律程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提升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民法读书会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民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平台,通过逐字逐句地研读经典民法著作、前沿学术论文以及案例分析,学生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加深对民法的理解,培养了严谨的法律思维和独立的批判性思考能力。
校友苏旺律师在交流会上深入讲解了产教融合如何显著推动学院的高质量发展。学院与战略合作伙伴紧密合作,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方式,为学生开辟了丰富而优质的实践途径。在实习领域,学生得以深入企业核心,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真实的工作环境,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在就业合作方面,学院为学生构建了通往职场的桥梁,帮助他们顺利启动职业生涯。此外,模拟法庭比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法律环境的平台,锻炼了他们的法律实务技能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校友徐奔律师从另一个视角阐述,校友导师在学院的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宛如一座坚固的桥梁,紧密地连接着学院的过去与现在。凭借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校友导师能够向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帮助学生避免不必要的弯路;同时,他们还能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职业志向,提供精准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清晰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次研讨会为法学领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与会的专家和学者一致认为,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法学教育、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以支撑“三高四新”战略的深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