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第八期PBL模式刑法教学顺利开展:《罗马规约》与战争犯罪
    2023-10-27 20:30 谌尹清维、安彦茜、陈金元    (点击)

    法学院冷必元老师积极响应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要求,于10月25日开展第八期PBL模式刑法课堂。

    问题驱动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情境挑战,来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将“教师为主”的课堂转换为“学生为主”的课堂。PBL课堂上,学生需要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这种模式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刑法课教学中将23级法学专业研究生分为四组,每组由一位主讲人做主题报告,并分别安排三位评议人、三位提问人,其他同学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

    第八期PBL课堂以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罗马规约》与战争犯罪”为主题,以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战争罪、危害人类罪的裁决为问题线索,深入探讨国际刑法管辖规则、国际刑事法院判决的法律意义、国家主权与审判、危害人类罪与战争罪之间的竞合、国际刑法的归责原则等问题。

    在第一组的报告环节,许亚文同学主讲的《〈罗马规约〉逮捕令的实际执行问题》,阐述了国际刑事法院对于非《罗马规约》缔约国是否具有管辖权。引用《罗马规约》第98条第1款的规定,深入探讨了国家主权或国家总统在接受审判问题上的困境和挑战。三位评议人王晗、焦鎏、王思懿对报告进行评论和分析,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三位提问人贺菲斐、陈金元、谌尹清维对报告内容向主讲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国家主权以及司法合作等方面。这些问题引发了激烈而有意义的讨论,激发了学生们的思考和思辨能力。

    第二组王腾慰同学的报告聚焦于国际刑事法院对于非缔约国管辖的影响和合理性。报告讲述了《罗马规约》的通过,国际刑事法院的设计和机关设置,通过几个案例让我们了解到国际刑事法庭裁判的执行存在局限性。这一组的报告同样得到了评议人熊佳琪、贺中原、彭涵玉和提问人冯世烽、钟毅升、张士坤的积极回应和深度讨论。

    第三组的王路远同学以主题报告的形式对“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进行介绍,深入分析了国际刑事审判的发展,以三个的经典法庭审判案例向我们阐释了从古至今国际刑事审判逐渐得到各国人民重视的过程。在介绍国际刑事法院的审理流程和原则过程中,从多个角度对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第四组的夏民强同学,首先以国际刑事法院指控在乌克兰境内犯下战争罪为背景展开报告,从多个方面向我们说明了国家元首在国际犯罪中承担的责任的特殊性,以及解释了罗马规约对国家元首的豁免权排除,并且指出了目前国际法与罗马规约冲突问题。在报告过程中以具体的巴希尔案向同学们说明自己对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有关问题的质疑。

    在三四组的评议交流环节,牛心和、李睿男、安彦茜就王路远、夏明强的报告从多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就两位主报告人的汇报内容进行了交流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参会同学对于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相关问题的理解与认识。

    PBL推进过程中,冷必元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聚焦问题,引导形成争议焦点,引导学生对争议问题进行法理阐释。他要求同学们应该积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自觉用以指导法学研究和法治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努力成为我国的涉外法治人才。最后,冷必元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他回顾整个课堂的重要观点和亮点,并对学生们的表现给予肯定。老师还强调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辩证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继续探索和创新。

    PBL刑法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互动方式,学生们得以深入思考相关法律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与辩论。法学院将继续推行这种学生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图:陈金元

    文:谌尹清维、安彦茜


    关闭窗口